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洁文
(相关资料图)
图/受访者供图
历史科普博主杨利辉火了——因为一条26个小时的抖音“短视频”。视频中,他一口气梳理了五代十国的全部历史,从黄巢起义到唐朝覆灭,从陈桥兵变到北宋建立。
对于普通人来说,五代十国虽仅有72年,但却有14个皇帝,时空混乱,不易入门。杨利辉以事件为脉络,把五个朝代十个国家的兴衰成败,讲得清清楚楚。他的视频在抖音上获得了上百万点赞,被中学历史老师放在课堂上播放,被历史学教授于赓哲称赞为“稳扎稳打”。
然而,看多了王侯将相“你方唱罢我登场”,杨利辉时常感到无力:每个历史人物就像棋子,被一只无形的大手左右。反观现实生活,作为一名普通的程序员,杨利辉觉得自己“甚至连一颗棋子都算不上”。“我做的事情不会在史书上留下任何痕迹,就像五代十国的一个普通老百姓一样。”
但“无名棋子”的命运,并没有让杨利辉灰心丧气,反而激发了他的历史使命感:他想通过自己的科普视频影响更多人,努力证明自己的存在。
“我可能就是一颗不甘心的棋子吧。”
历史的“挖坟人”
和许多小孩一样,杨利辉对历史的兴趣源于演义故事。作为杨姓人,他家中的祖辈时常对他讲起杨家将保家卫国的传奇。这段故事发生在五代末年至北宋初年,杨利辉因此对五代十国的历史产生了兴趣:初中时,他已通读北宋薛居正监修的《旧五代史》和欧阳修编撰的《新五代史》。
虽然后来读了理科,大学毕业后成了程序员,但当杨利辉在网上看到一段错漏百出的五代十国科普时,历史的火种被重新点燃:他决心亲自操刀,参照正史,制作清晰准确的科普视频。
五代十国割据政权林立,古今地名不同,只用口述的方式讲述并不清晰。“再说多少遍升州,大家也不知道这就是今天的南京”。杨利辉抓住了一个重要抓手——地图。视频打底,就是一张他自己绘制的古代中国地图,历史人物半身像随着剧情在地图上移动,再穿插口语化的人物对白和电视剧画面,视频播放量很快上涨。
把历史人物的头像在地图上腾挪移动时,杨利辉有一种爽快感:他正在创造一个完全由自己掌控的世界。“地图像是一个棋盘,上面的人都是棋子。”由于各国疆域变化频繁,每当杨利辉制作新的疆域版图时,他能感觉到自己的笔下微小的变化也包藏着巨大的震荡。
制作视频之余,杨利辉也打捞起了不少历史钩沉:比如五代初年大将周德威,杨利辉称他是关羽和诸葛亮的结合,再如唐末高骈的部将张璘,一出场就是摧枯拉朽的胜利。他觉得自己像一个“挖坟人”,把一段大家本来已经遗忘的历史硬生生拔了出来。
不甘心的“棋子”
然而,杨利辉并不想用“有趣”来形容自己制作视频的过程:看多了历史人物从壮志满怀到悲惨收场的命运,他深感个体在历史大势下的渺小。“写稿子时,写着写着就自闭了,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喜欢说话,就是因为里面很多故事让我觉得不那么美好。”
目前,杨利辉正在准备新一期视频,讲述唐末宦官田令孜把持大权,恃宠横暴,欺凌皇帝。稿件的大纲早已拟好,但杨利辉卡壳了六天,迟迟不肯下笔,因为他不愿意让这一幕无法被改变的悲剧,在自己的视频里重现。“因为这个人的贪念,所有人只能被迫接受可怕的后果,无力改变。我发自内心地不喜欢这种无力感。”
反观自己,杨利辉也觉得自己会和那些史书上从未记载过的人一样,在历史的聚光灯外默默无闻。“若干年以后,我做的所有事情几乎不可能留下任何影响。”小时候读历史,杨利辉总觉得如果是这些历史人物,自己能做得更好;但随着年岁渐长,他不再抱有这样的想法。有粉丝问他,“如果你穿越回中晚唐,你能不能阻止五代十国的到来?”杨利辉觉得这个问题并不成熟,“你穿越回去之后,可能连个棋子都算不上,更别说去阻止这个时代的到来了。”
面对“无名棋子”的命运,杨利辉却感受到一种历史责任感。“在短暂的一生,我想通过做视频、出书,给这个世界留下一点东西。”
他能理解晚唐时期的唐昭宗李晔和明朝末年的明思宗崇祯——明知自己不可能改变命运,但还是想试一试。“我知道自己的努力可能不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任何改变,但是还是想去抗衡一下,也算是给自己一个交待吧。”
杨利辉所指的“改变”,就是通过自己制作的视频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的价值观。在他看来,五代十国乱世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于管理藩镇的节度使权力欲膨胀,为了获得更大的地盘四处征战,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他希望每个粉丝都有独立的人格去思考问题:“我们不能为了追求更大的权力,把自己的欲望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也不能做一个被人摆布的稻草人。”
“必将被AI替代”
作为一个生活在科技时代的“棋子”,杨利辉能看见这个时代的大势——人工智能的兴起。他甚至认为,历史博主也将被人工智能替代;虽然当下热门的ChatGPT暂时无法做到这一点,但他认为,这是迟早的事。
杨利辉并不反感这股浪潮。甚至在为这股浪潮添砖加瓦:在制作视频时,他利用写代码的技能,设置一键排版、一键检查错别字的小程序;使用GIS软件(一个分析地理相关性、趋势和模式的工具)和PS技术制作古代地图;把史书导入数据库,只要输入关键词,相关的历史记载就会自动呈现。目前,杨利辉正在研究如何用模块化、程序化的方式自动生成地图,甚至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将古籍批量转化成现在流行的音频、视频。
在杨利辉看来,AI取代大部分人类工作是必然的,就像纸张曾取代竹简,电子屏幕正在取代纸张。他思考的是,在这股浪潮下,自己能为历史的传承多做些什么。“古书没人看了,自然而然就需要将纸上的内容电子化;我们显然知道图片和视频正在代替文字,那我就把史书视频化。”
他知道自己的使命一定会终结,但他觉得这个时代需要有他去做这件事。“或许2033年人工智能会替代历史科普博主,但我还是想为2023年的人做科普视频。”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傅铭途 罗清峣校对 | 张家梁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