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综合实力有目共睹,但近些年总感觉哪里不对,经济距离一线始终有着很大差距,GDP就连本省的地级市苏州都干不过,一时间关于加大扶持民营企业的呼声此起彼伏,那么问题来了,直接扶持民营经济就真的能让南京逆势翻盘吗?南京当下有民营经济大发展的动力吗?
苏锡常都市圈作为江苏三大都市圈最有活力的都市圈,其发达的动力来源于所谓的民营经济或乡镇经济,但这些其实在我看来都是外在表现,根本原因并不在这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上海是中国进出口的主要门户之一,也是国内外资本盘踞之所在,因为各个要素的高强度聚集,使得上海成为国际产业分工的核心聚焦点,但巴掌大的上海不可能完全自我消化掉这些国内外需求。所以苏锡常就成了承接上海溢出产能需求的重要承接端,正是因为来自上海的大量直接需求,苏锡常才有了村镇办厂的底层动力。
说得简单一点,苏锡常的民营经济之所以能够繁荣发展是因为他们足够接近国际市场,能够接到足够多的订单,而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形成了更加完善复杂的产业链条,甚至由于苏锡常在产业上的蓬勃发展,促使国内外资本也逐渐向苏锡常尤其是苏州聚集。
苏州更是在这个过程中攒够了足够的资本开始展现自己的力量,有时候甚至跳过上海。近年更是开始武装自己,在各个方面尤其是教育方面下血本提升自己的短板,让自己的综合力更强,而所谓优秀的营商环境在我看来本质上是因为资本的力量足够强势。
但南京由于距离和成本的原因,根本不可能复制苏锡常的模式,一方面地缘特征做不到苏锡常的低成本,另一方面上海的订单南京能接到多少?上海的产业辐射到常州基本也就消化完了,即使南京要接,实际上可能还不够塞牙缝的。
南京显然是不依附于上海的独立存在,所以如果南京总是和苏州、无锡去比较,去竞争,个人觉得方向就错了,因为路线根本就不一样,不是一个赛道,南京如果在错误的赛道和他人竞争将会很吃亏的,南京有自己的路要走,不能被眼前的GDP所蒙蔽。
说的不严谨一点,实际上苏锡常就是给上海打工的,是给全球资本做代工的,虽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足够的力量开始转型,但不可否认这就是苏锡常民营经济的真正本源动力。
但是南京不一样,南京没有可依附的对象,经济靠自己。其综合性实力出众,尤其是教育领域、文化领域、重工业领域等等。高教实力一直是南京引以为傲的资本,这恰恰是苏锡常目前所不具备的,显然这是南京巨大的优势,但问题恰恰也出在这里。
教育是创新的基础,依照南京的高教实力,南京具备产出足够多创新力产业的基础,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科转化能力。学科转化能力是指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并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非常重要。
学科转化能力不仅能够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而且可以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改善社会生产力。学科转化能力还可以为社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积极效应。可以对国家和地方经济、科技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支持,促进更好的科技政策。南京如果能够拥有足够强大的学科转化能力,足以在很多领域创造出全新的市场,这可比在固有细分市场中内圈强得多,关键是可以掌握话语权。
但南京在这方面并不出彩,南京有强大的高教实力,但对应的学科转化能力偏弱,显然南京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除此之外南京还有突出的军事基因,学科转化和军工的结合也是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一大优势,南京的科研能力多和军工相结合不仅有助于国防建设,对于日后的军转民也是一个强大的积累。
事实上国际上有很多的耀眼的民用科技都来源于军转民的过程。众所周知的互联网就是典型的军转民,GPS最早是作为美军的一项导航系统投入使用的,但后来也被广泛应用于民用领域,如船舶、汽车和智能手机等;X光设备、磁共振成像仪、心脏起搏器等都是最初由军队开发用于战时的设备;计算器最初也是为军事用途而发展的,微波炉更是来源于雷达技术;家用测温仪、安防监控用到的红外线技术最初也来源于军事。可见军工产业对于民用科技的作用。
在我看来,高等院校的学科转化能力以及在军工领域的努力才是南京未来突破的真正引擎,这两个方面南京有足够扎实的基础,具备足够的优势,如果南京能够把握住并在这个赛道上持续深耕,日后GDP的大幅度提升根本不在话下,这才是南京未来民营经济发展的底层基础,在这个底层基础没有构建之前,指望扶持民营经济的一些措施实际上没有太大实际意义。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