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地里支起一张小方桌,竹竿挑起大喇叭,一把椅子放脚下,说书艺人脸对脸,背靠背,打起竹板,拉起琴弦,南腔北调说唱起来……正月十三,中原一处村庄的百亩麦田里,一场曲艺盛宴拉开大幕。
“笑语江南客,无声塞北人。宝丰有相会,马街赏书琴。”河南省宝丰县马街原名马渡店,历史上是“商贾云集、物产集散”的繁盛之地。自元朝起,每年正月十三,全国各地的说书艺人负鼓携琴来到马街,在麦田中,以天作幕,以地为台,说书会友,弹唱献艺,其独特的民间艺术表演魅力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深受民间艺人和当地群众喜爱。
【资料图】
2月3日,民间艺人在河南宝丰马街书会现场表演。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2006年,马街书会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不断加大保护传承力度,设立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实验区,对马街书会现场进行全方位影像记录保存,并对前来赶会的民间艺人进行补贴。
受疫情影响,马街书会曾由麦田转向“云端”。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时隔三年,马街书会重回线下。今年马街书会延续以往惯例,在村东北处一处麦田里举办,集中展示了河南坠子、天津快板、京韵大鼓、山东琴书、凤阳花鼓等数十种曲艺曲种。据初步统计,共有来自全国的1186名艺人、数万名观众来到马街书会现场。
凌晨4点多,76岁的曲艺人司学亮早早来到麦田,收拾停当后,便开始了“亮书”。“等三年了,今年的人指定不少,要寻个好位置。”司学亮说,在马街书会,艺人们进行说唱表演被称为“亮书”,收到演出邀请与人签约,叫“写书”。
2月3日,民间艺人在河南宝丰马街书会现场表演。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麦田里,这边拉的是坠胡,那边弹的是三弦,梆子声处处响……79岁的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现场说书《岳飞传》引得满堂彩,13岁的三弦书新生代郭润家一开嗓人群便围了过来。
“看到这么多艺人和观众三年后再次相聚马街,我就知道,传承了700多年的优秀文化没有断。”刘兰芳说。
2月3日,79岁的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在马街书会现场说书。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说的是,脚板一打三弦绷,我说的在位您听听。”一脚踩梆,一手拨弦,102岁的余书习在人群中唱起了三弦书小段。自14岁参加马街书会以来,八九十年过去了,这位百岁老人仍在用一把三弦唱古道今。这种最原始、朴素的中华优秀说唱文化,也在口口传唱中生生不息。
记者:桂娟、史林静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